色彩风格

基层检察院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字号:    】        时间:2025-05-16      


 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既是检察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当前 基层检察院队伍建设存在案多人少、司法行政人员“空心化”、人员素能不适应新时代检察工作发展要求 等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检察机关势必要加强检察队伍建设,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检察队伍。
一、基层检察院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多人少。 
目前,检察机关实行“员额制”检察官办案模式。但基 层检察院员额检察官名额少、退出机制不畅等问题,给年 轻检察官助理的人额之路带来一定挑战。另外,随着公安 机关近几年对于各类刑事犯罪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大量批 捕、起诉等轻罪案件被移送至检察机关。受“两重”因素影 响,基层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的矛盾问题较为严峻。 
(二)司法行政人员空心化。 
一方面,人员分类管理后,检察官助理、司法行政人员 职级晋升受到严格限制,晋升缓慢。因此,大多数青年干 警都希望参加员额检察官遴选,从而普遍存在到业务部门 办案的意愿。另一方面,检察官退出员额后,行政职级及 工资待遇的变化有待明确和细化,加之上述内部司法行政 人员转岗为员额检察官条件相对苛刻,导致行政岗位吸引 力不足,政治部、办公室等改革前的热门部门无人愿去,不 愿长待,“空心化”问题突出。
 (三)高层次人才匮乏。
 长期以来,检察专业化建设未成体系推进,不少专业 领域仍缺少“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以笔者所在基层检 察院为例,民事行政、数字检察、知识产权、法医等领域人 才较为缺乏,省级以上检察业务专家和业务标兵能手很 少。此外,司法行政人员大部分为非法律专业背景,平时 接触检察业务机会较少,多为具体业务方面的“门外汉”。 
(四)整体素能有待提升。
当前,检察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已由学历层次偏低 职业保障不足等,转变为司法理念、素质能力等不适应,跟 不上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高质效办案的要求。在具体工 作中,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的惯性思维有时还难以克服,离 将政治要求深人贯彻到具体办案之中的要求还存在不小 的差距。随着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对于办案检察官的业 务能力和其他领域知识储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无疑是对基层检察院队伍素质的一项考验。
二、基层检察院队伍建设优化路径
 (一)以政治建设统领检察队伍建设
要始终把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作为第- 位的理念;认真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 中 责任、政治要求;聚焦主责主业,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 件、高标准干好每一项工作;在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中促 进“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助力高质量的检察队 伍建设。
(二)以多元培训助推检察队伍建设。
 要建立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相互结合、线上线下互为 补充的立体培训机制。深化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公 检法司同堂培训”等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丰富的线上平台 提升干警的理论水平。通过组织业务探讨、典型案例讲 解、庭审观摩、参与各类案件办理等多形式教学,有针对性 地开展实用性培训,不断增强干警履职能力 
(三)以数字化建设赋能检察队伍建设。
基层检察院可探索建立“数字政工”,系统集成检察政 工工作规范,整合各类数据信息,建立干部信息变动台账 探索完善检察机关业绩考评系统、队伍管理信息系统,以 数字化赋能队伍使用和管理机制创新。 
(四)以多层次人才储备夯实检察队伍建设。
针对基层检察业务部门与综合行政部门的工作差异 性较大,业务部门之间还尚存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传统 思维,基层检察院可以建立人员定期轮岗制度,培养“一专 多能”的检察人才,提升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力。可依托 公务员招录、雇员制检察辅助人员招录等途径,有计划地 招聘适应检察业务需要的多种专业人才,选配职业导师 开展“传帮带”行动。在人职之初的轮岗锻炼中发现特长 合理安排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跟踪培养。